麥墨絲絲繡谷雨 春光閃閃祈稻豐 新動態
谷雨時節
竹子拔節高,雀鳥林間鳴
(資料圖片)
春光氤氳里
雨生百谷
點麥成金
春天大地繪出的青綠
寓意秋天將要收獲的金黃
我——竹影清風·麥金畫
作為嶺南工藝界“新興門派”
——麥金畫的代表
自然不能缺席這場春天的盛會
都說“谷雨甘露灑滿田,麥苗沐浴生華頂”
茁壯生長的麥子
是春雨的饋贈、豐收的象征
也是我的“獨門武器”
行走江湖
靠的就是一招“點麥成金”
以麥稈為墨
春風展扇
谷雨時節的詩意風光便躍然而出
竹鳥倒影熠熠生輝,相映成趣
這般高貴氣質
如何由粗糙的大麥稈“華麗轉身”?
且待我為你一一道來
首先,選擇一根麥稈
自下而上將其刨開
這是它“脫胎換骨”的開始
而后
熨斗撫平筒狀表皮
鏟刀刮去內層
換來通透亮麗“黃金光澤”
接下來的關鍵動作
在特制的拉絲刀反復削刮之下
兩三公分寬度的麥稈
被拉出二三十條頭發般的細絲
“墨”已就緒
再使出“十八般手工藝”
盤絲、排絲、聚點、剪刻、鑲嵌……
一套下來堪比繡花功夫
講究的就是一氣呵成,絲絲入扣
一幅富麗堂皇的“工筆畫”躍然眼前
這一“化腐朽為神奇”的招數
源于春秋戰國時期
想當初
秦懷王墓出土的一幅麥稈畫?
歷經兩千多年依然光澤鮮明,不失古樸本色
麥稈畫 圖源:新華社
我師祖的麥稈畫“門派”
依托農耕文明而生
如今徒子徒孫不僅遍布大江南北
而且青出于藍,自成一派
潮州麥稈剪貼畫 資料圖。
潮州以麥稈剪貼畫聞名
既有潮繡之纖細,又有水墨之韻味
衍生出平面貼畫、浮雕貼畫等不同種類
潮州麥稈剪貼畫。
而麥金畫“門派”
是深圳龍華區鼎鼎有名的非遺項目
它還是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的集大成作
深圳麥金畫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何俊剛
出身河南洛陽
對家鄉的原生態大麥可謂“情有獨鐘”
在他看來
這樣的麥稈更容易拉出金絲
才能保證麥金畫黃金般的光澤質感
何俊剛 資料圖。
常言道
是金子總會發光
但其實
是麥稈也會發光
匠人的一雙巧手
讓樸素的莊稼煥發出詩意的光華
將故鄉大地故事向世人娓娓道來
麥金畫 資料圖。
生于田野,綻放扇上
來自中原的麥稈畫
在南粵大地落地生根
麥金畫的“金色傳說”
正在從灣區走向廣闊的世界
【策劃】曹斯 李賀 王海軍
【統籌】李培?張哲
【執行】劉子葵 李珩丹
【文案】辜繼漫?鐘金秀
【設計】程子宜 鄭煒良
【動畫/動效】張瑞威
【記者】楊逸 實習生 戴雪晴
【攝影】仇敏業
標簽: